《地震灾害频发地区的人口迁移与分布问题研究》

张俊良;闫东东;张兴月;杨成洲;郭仕利

本书选取四川省龙门山断裂带42个县(市、区)作为研究区域。该区域是地震灾害频发区城,每隔几十年就会发生一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5级、6级及以上的地震则发生得更加频繁。地震灾害及地震次生灾害频发,是该区域的基本特征。除此之外,该区域还是一个多重属性黏合在一起的特殊区域。

    首先,该区域既是地质和生态脆弱区域,也是其他自然灾害频发区域;其次,除与成都平原邻近的区域外,其他大部分区域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和落后的区域;最后,该区域也是民族人口聚居和贫困人口集中的连片区域。总体而言,该区域人口规模大,人口密度大,且分布极为不合理,人口要么大规模集聚在灾害危险度高的区域,要么分散居住在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环境较差的区域。在灾害频发且生态如此脆弱的区域,却不合理地分布着如此巨量的人口,势必会进一步提升灾害的破坏力和危险度。当灾害来临时,特别是当大型地震或地质灾害来临时,该区域生命财产将不可避免地会遭受难以估量的损失。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数据证明,龙门山断裂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地震和地震灾害频发的地域。频发的地震灾害给区域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严重破坏了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及生态系统,地震灾害的破坏力非常大,危险度非常高。这种高危险度与人口及人口迁移、分布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有多大关系?这是一个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但是,通过系统的文献梳理,笔者发现目前已有的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要么泛泛而谈,要么不系统、不深入。因此,系统地研究这个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