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体育法,新法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自1995年颁布施行后的第一次全面系统的修订。新法对现行体育法进行了多处修改,包括章节名称的修改和新增部分章节等,由原来的8章54条增至12章122条,对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诸多人口健康议题作出了回应。本次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凸显了顶层设计对于提升人口健康水平的重视,对人口健康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保障作用予以了体认。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内容,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人口研究所副教授、实验室研究员严予若进行了解读。

一、以法律保障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实施,助推人口大国向人口强国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口数量红利正在逐渐消失,而用人口质量红利替代人口数量红利则可以为中国经济重获长期发展的势能。提高人口受教育水平和提升人口健康水平是将人口数量红利转变为人口质量红利的必由之路。减少出生人口缺陷、降低全生命周期的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是以医疗卫生手段提升人口健康水平的主要方式,而全民健身无疑是经由非医疗干预提升人口健康素质、获得人口质量红利的首要途径。
合理规律的身体活动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提升身心健康水平。国家体育总局的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经常锻炼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缺乏必要的身体活动成为多种慢性病发生的重要诱因。本次体育法修订,将第二章的章名由“社会体育”修改为“全民健身”, 并增加“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表述;以立法确立了全民健身的战略地位,并对全民健身的领导协调机制、规划设计、建设配置、运行管理、指导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内容进行了细化,从制度上明确了全民健身战略的运行保障机制,回应了民众对参与运动健身所涉关切,这些举措必将有力地推进中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口强国。

二、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为“健康中国”战略保驾护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基础性保障。
健康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健康的国民意味着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国族的复兴有赖于强健的国民体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求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2019年7月,《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方案出台,紧扣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围绕着包括提高人均预期寿命、提升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的比例、扩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在内的多个具体指标,展开一系列重大专项行动,全民健身行动便是其中之一。
本次修订的体育法新增“推动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立法目的,依法保护公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权利;明确“以全民健身为基础”的体育工作方针和促进全民健身的保障手段,旨在普遍提升国民体质,以促成体育事业与国家战略的对接。

三、对特定人群的运动健身给予特别关注和保障,提供覆盖全人口全生命周期的运动健身指导服务。
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的健康水平是国族兴旺的基石所在。近年来,青少年体质下降趋势明显,本次体育法修订将第三章标题由“学校体育”改为“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彰显国家对于提高青少年体质的高度重视。
中国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未充分发挥其在促进人口健康中的应有作用。此次修改体育法,突出权利导向,新增“国家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的条文规定,明确规定国民平等参与运动健身的权利,并有专门条款明示对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运动健身权益给予特别保障,以立法保障全人口在全生命周期获得具有针对性的运动健身指导服务。

四、关注老年人运动健身,将老年期健康干预的端口前移,缓解医疗系统压力,对少子高龄化中国社会的健康议题给予积极回应。
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虽然稳步增加,但老年期的带病带残生存期亦有扩大,由此造成的疾病负担、照料负担和个体生命质量的降低均对全社会整体福祉造成了损害。老年期合理的身体活动有助于维持机体功能、减缓认知退化及增进心理健康,从而有效避免和推迟疾病与失能的发生,提升健康预期寿命及改善生存质量;同时减少对医疗资源的消耗,减轻个体、家庭和国家的负担。2022年新修订的体育法第5条、第23条、第18条明确了对老年人运动健身的支持、指导和保障,这对于正迈向深度老龄化的中国社会必将产生实质性的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