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2日,由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人口研究所、四川省人口与发展数据实验室联合开展的2023年第二期师生阅读分享活动在通博楼A509顺利举行。
本次阅读分享活动由2022级人口学博士研究生梁思源介绍刊载于2022年第5期《人口研究》的论文《中国人口老龄化新趋势及老年人口新特征》(作者:杨涵墨)。该文主要通过中国近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对比分析与当代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婚姻状况、生活来源、居住状况等方面变化的直观描述,总结出当代中国人口老龄化新趋势与中国老年人口的新特点。笔者首先提出了当代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三个新趋势,一是老年人口规模和比重总体呈现上升、且增速不断加快的趋势。二是日益凸显的高龄化趋势,呈现出高龄老年人口占比日益增加、低龄老年人仍占多数的显著特点。三是乡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和镇,且城乡差异不断扩大的趋势。其次笔者指出了当代中国老年人口的五个新特征,一是自评健康状况改善的新特征,通过对比历次普查老年人口自评健康数据,发现中国老年人口整体自评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改善,但城市老年人口自评健康水平仍高于乡村,女性老年人口自评健康水平仍低于男性。二是丧偶比重下降的新特征,以女性丧偶比重高于男性与乡村丧偶比重高于城市为主要特点。三是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的新特征,主要体现在劳动收入和退休工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加。四是农村“空巢老人”现象普遍的新特征,其中女性独居老年比例显著高于男性。五是自评不健康、独居老年人生活更依靠政府托底的新特征,即相比自评健康与非独居老年人,更多自评不健康、独居老年人依靠低保为主要经济来源。该文较为系统地描述了当前中国老龄化的新趋势与老年人口的新特点,从多个视角梳理并分析了当今老年人口的城乡差异、性别差异等现象,十分便于广大读者对中国老龄化产生新的认识和体会。

对于这篇文章,梁思源同学从选题和写作视角等方面分享了学习体会,他认为该篇文章独到之处是热门的选题思路和独特的写作视角,启发了自身对写作方式的思考,认识到了文章选题的重要性与写作视角创新的必要性。最后,梁思源同学从区域与民族的视角对中国老年人口的新特征进行了思考,并与参会师生共同讨论了中国老龄化趋势与中国老年人口新特点的话题,即中国是否存在其他老龄化新趋势和老年人口的新特点。
2020级博士研究生陈广坤对于文章中描述性分析之后的原因阐释提出了疑惑。例如,文中描述“相比于2010年,2020年自认为不健康的老年人比重有所下降”,原因在于老年人因病致残概率降低和生活辅助设施条件的改善。陈广坤认为,对描述性结果的原因解释,以文献资料和数据作为支撑,可能具有更强解释力,比如可以提供老年人因病致残概率降低的数值或生活辅助设施条件改善的资料情况等。阳杨老师同样认为在对重要结果做原因解释时,引用相关文献资料作支撑的重要性。李文利老师认为文章主要对中国老龄化的新趋势和新特征进行了详实的描述性分析,为读者展现了我国老年人口的最新特征事实,属于“基本且重要”的话题。
针对“中国是否存在其他老龄化新趋势和老年人口的新特点”这一问题,2021级博士研究生陈芊扦在赞同梁思源同学观点的基础上,认为我国老龄化的新趋势和特征不仅只包含文中提到的三点,如我国东北地区、川渝地区以及长三角地区的部分省市老龄化程度较高的情况,说明我国在不同区域之间老龄化也存在一定差异。老师与同学们就此问题也进行了回应,并展开了可能导致这些地区老龄化程度较高原因的讨论。
在探讨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同时,大家也注意到了社会科学当中因果关系的推断。2021级硕士研究生王曼丁认为社会科学中的A-B的因果研究,是对社会复杂系统中的因果探寻,和化学燃素说到氧气的最终发现过程一样,所以我们要对A-B进行更多的探索,使复杂系统更清晰化。

师生阅读分享活动旨在提升研究生在基础知识、方法理论、学术演讲等方面的能力,为研究生开阔学术视角、加强问题意识与学术积累提供了良好的学术场景与环境。同时,也向所选读专著或论文作者的学术贡献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