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由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人口研究所、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人口与发展数据实验室举办的“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人口议题学习研讨会”在成都召开。研讨会由西南财经大学杨帆教授主持,来自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成都市委党校、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科研所、四川天府健康产业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30名专家、学者和学生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结合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人口议题相关内容,就全国及四川人口与发展实践问题、人口学科发展等进行了交流讨论。

西南财经大学杨帆教授对莅临会议的各位专家表示欢迎,介绍了四川省人口与发展数据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并就成德眉资同城化背景下成都都市圈人口分布优化问题进行了交流。杨帆认为,与我国三大都市圈相比,成都都市圈内部区域融合发展水平较低,建议优化成都都市圈人口格局,促进区域人口与产业高质量适配,优化大都市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推进成都市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延伸发展。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西南财经大学杨成钢教授认为,将婴幼儿照料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范围、发展普惠托育等,是有效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在我国低生育率现实情况下,应特别重点加强对一孩生育的支持,强化对育龄人群生殖健康的关注,建立系统化、全方位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杨成钢教授指出,中国经历了完整的人口转变全过程,且具有“人口规模巨大”的显著特征,有必要也有条件构建和完善中国的人口理论,在川人口学者可进一步强化协同,积极助力中国人口理论体系持续完善。
四川大学王卓教授基于“七人普“数据分析了成都市出生人口形势,认为尽管成都市人口总和生育率持续走低的局面短期难以逆转,但整体的人口出生情况相对平稳,有关政策的制定应注意与既有政策衔接。王卓教授强调,应统筹与人相关的各类管理制度,建立婚嫁、生育、养育、教育四位一体的配套支持措施,并有效整合各部门的人口信息。王卓教授表示,除了生育问题,还应强化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关注;应积极倡导婚嫁新风,完善生育配套措施,降低教育成本,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更多关注新生贫困人口,以及促进灵活就业。
四川天府健康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孟立联指出,要关注我国逐渐增多的不婚、不育现象,有必要加强对生育价值的研究;要更多关注延迟退休和就业压力间的平衡,人口迁移流动过程中“不稳定性”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在中国人口负增长情形下新区大规划、大开发模式的适用性问题。
西南财经大学张俊良教授指出,中国的社会经济环境与西方社会有很大区别,应充分、完整、准确、科学地认识当代中国人口发展环境,结合中国实际总结归纳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理论。张俊良教授认为,要对生育率下降的影响有理性认识;人口生育政策不应零散化、碎片化,且必须与中国当前国情相适应。
西南财经大学王学义教授强调,政策学习是学术生活的一件大事,非常重要。王学义教授结合区域人口学理论,认为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都离不开人口因素的有力支撑;结合我国发展实际,指出应深化对人口发展与经济稳增长关系、我国人口转变带来的结构性问题、中国特色人口治理体系构建等方面的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谭远发教授介绍了关于四川省人口竞争力的研究成果,认为省、市、县层面人口竞争力都极不平衡,这与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关,应致力于从人口结构和质量着手提高人口竞争力。谭远发教授认为,当前我国反就业歧视的有关政策操作性还有待加强,应推动就业促进法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四川省人社厅科研所正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唐青指出,“七人普”数据显示,四川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缩小且年龄结构老化,未来劳动力资源将波动减少;从供需角度看,四川可能面临一定程度的劳动力缺口。唐青研究员认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比以往任何时候对就业问题都更加重视,今年稳定和扩大就业对于经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此外,从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动情况看,延迟退休政策具有必要性。
成都市委党校陈藻教授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发展数字经济,成都市推进智慧蓉城建设正是一项积极实践,应进一步打破数据壁垒,提升数字治理效能,促进城市治理精细化。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刘金华研究员认为,学习研讨政府工作报告人口议题,对进一步做好研究来说有重要意义,且人口研究的跨学科视野非常重要。刘金华研究员指出,辅助生殖技术对于提高新生人口素质具有积极作用,应加强人口健康领域研究。
成都理工大学卢继宏副教授认为,就业歧视中的性别歧视依然普遍存在,应加大跨性别生育支持力度;同时,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较大,应注重对就业中存在的结构性失衡问题的解决,并加大人口理论创新研究力度。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苟兴才副教授认为,从高等教育发展来看,若将研究和应用绝对割裂,就违背了人口素质发展的规律,不利于人才培养;应加强对就业歧视、学生课业负担重等现象形成机制的关注和研究,而非仅注重解决其带来的问题。
电子科技大学张冲副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人口研究融合发展既有必要又有条件。西南石油大学王晟哲副教授认为,三孩政策背景下不同孩次成长过程中父母参与的影响不同,应进一步深化人口质量理论体系研究。西南民族大学讲师杨成洲博士指出,四川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较快,少年儿童比重较高,但老龄化程度并不严重;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高额彩礼”等问题突出,影响当地人口婚姻状况和家庭发展。
此外,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应加强人口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的协同性,推动中国特色人口理论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专家们的发言既与我国人口发展实践紧密结合,又具有理论深度和前瞻性,内容丰富、思路开阔。研讨会在积极热烈的氛围中结束,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