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学会2023年年会“新时代人口理论问题研究”分论坛于7月20日下午在山西太原召开,分论坛由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四川省人口与发展数据实验室主办。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人口研究所王学义教授主持论坛,七位学者围绕新时代人口理论问题进行了精彩发言。

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郭显超副研究员发言题目是“人口高质量发展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一脉相承的理论创新”。他认为人口高质量发展是与新发展理念相适应的人口发展,人口高质量发展来源于新时代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践总结。在重点阐述了人口高质量发展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共同点的基础上,他提出人口高质量发展延续了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理论脉络,是高质量发展理论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他还从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指导价值、理论研究定位和人口发展思路三个方面,分析了人口高质量发展理论的进步意义。
四川天府健康产业研究院孟立联研究员分享了“从人到人口的人口学初论”。他主要从人到人口、人的内外关系、人口的演进与分化三个方面阐述研究思考。主要观点是:人口是人的融合体,融合体就是人口的存在形式。人的内外关系包括人口的内部关系、人口的外部关系、人口与人口的关系,其中内部关系指不同存在的人口的结构及其组织(连结)关系,外部关系包含适应、改变与再造,人口与人口的关系包含竞争、合作、冲突与扩张、裂解、吞并等方面。人口发展就是人口演进与分化的统一,是人口演进与分化的过程。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王钦池研究员进行了题为“人口大国如何实现现代化——人口视角下的中等收入陷阱研究”的发言。他首先以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和中等收入陷阱的相关论述作为研究背景切入,运用世界银行相关数据,阐述了人口大国难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基本事实,以及人口规模与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机会之间的关系。从理论解释和经验证据两大维度,论证了人口大国为何难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从人口增长、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口城镇化、人口社会风险五个方面,提出了人口大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国方案,并对中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重庆工商大学阳书蕾同学发言主题是“不同学科范式下低生育水平的理论研究探讨”。她通过文献研究总结了生育水平研究的理论视角,发现我国学者对生育水平的研究主要以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为主,归纳了不同学科、不同理论视角的研究结论、主要理论对我国生育水平阐释的适用性、我国学者对生育理论的贡献,以及生育水平学科交叉视角的研究现状。
西南财经大学罗牧原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压缩现代性与酷儿时间性:理解第二次人口转变的新视角”。他就如何彰显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理论进行了深入讨论,从时间性视角,并引入压缩现代性理论和酷儿时间性理论,重新审视中国第二次人口转变。基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特征,他认为将人口变化置于现代化理论中,压缩现代性更加适合中国状况。酷儿时间性从微观层面关注时间性,为重新思考生命历程与日常经验的时间性结构提供了新的视角。将压缩现代性和酷儿时间性结合,可以形成对第二次人口转变理论本身的重新审视。同时,用国际化的理论对话加上本土化的中国经验,从而进行开放的理论讨论、多方法的实证研究,推动面向国际和面向本土两者相辅相成,将讲好中国故事和扎根中国现实融会贯通,才能够更好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学。
四川大学王卓教授以“时空再造与虚实相融的元宇宙及人口问题”为题,主要讲述了元宇宙的缘起、内涵与特征,塑造元宇宙的动力要素,时空再造的表象空间,元宇宙社会蕴含虚实相融的机遇与风险,研究展望共五个方面内容。她提出,剖析元宇宙社会互动机制,保障元宇宙空间信息资源与数字技术公平,坚持元宇宙实践中人的主体性,构建以行为主体为中心多元参与治理原则,是新时代人口发展面临的新环境新挑战新机遇。对于元宇宙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及有效治理应当纳入议事日程。
分论坛特别邀请中国地质大学李通屏教授以“构建基于中国经验的人口负增长理论——人口负增长经济后果的视角”为题发言,他通过梳理发现,人口负增长经济后果理论有三个主要理论来源,经历了四次发展高潮。马尔萨斯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提到有效需求理论,实质上隐含了人口负增长会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观点。凯恩斯等人关于人口减少的经济学分析,首次真正指出人口负增长的经济后果,是相关理论的第一次高潮。罗马俱乐部提出人口零增长理论、克鲁格曼等人对日本衰退的人口学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日本和俄罗斯人口负增长的后果研究,成为另外三个研究高潮。这些研究都是基于国外经验,大部分人口负增长都是民不聊生的负增长,和我国当前太平盛世的负增长不一样。此外,我国区域人口负增长现象,为基于中国经验的人口负增长理论研究提供了研究土壤。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人口研究所杨成钢教授作了精彩点评,他认为中国现代人口发展和人口学发展,迫切需要与新时代相适应的人口理论,“新时代人口理论问题研究”分论坛的举办非常有现实意义。
杨成钢教授对七位发言人的研究进行了一一点评:郭显超副研究员对人口高质量发展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进行了非常好的解读,提出人口高质量发展理论是高质量发展理论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个观点非常重要且有新意,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我国发展之路,到底是以经济发展为目的,是以人口发展为目的。孟立联研究员的分享建立了一种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于人与人口内涵之中的变异还不清晰。王钦池研究员讲到的人口大国如何实现现代化,提出的一些经验证据更多说明了人口大国难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但是发言题目是人口大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此外,还需要回答一个问题:中国人口的减少究竟有利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还是不利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阳书蕾同学研究中理论和文献梳理的内容完善清晰,但没有比较不同学科范式下理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罗牧原教授从压缩现代性与时间性视角研究我国人口问题,其内容丰富且深邃。王卓教授谈的元宇宙是一种高维的思考,特别是将元宇宙问题与人口联系起来,体现的是第二次人口转变人类对精神空间的不懈追求,非常具有研究价值。
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人口研究所张俊良教授在点评中重点谈了三点体会和建议:一是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把人口作为目标性的还是工具性的?他指出二者实际上是把人口作为工具性的,建议人口高质量发展不要从人口的视角来解读,应该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视角,解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这样才能说明人口是均衡的还是高质量的。二是今天发言涉及到生育问题,值得思考和研究的是,生育支持政策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支撑,从学理上搞清楚支持生育政策的必要性和路径。三是生育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尚未研究清楚,我们学者特别是年轻学者要在这个问题上做系统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