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分享|《中国低生育率研究进展:一个文献综述》

时间:2023-06-20

2023年6月14日,由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人口研究所、四川省人口与发展数据实验室联合开展的2023年第八期师生阅读分享活动在通博楼A509顺利举行。

本次阅读分享活动由2021级人口学博士研究生陈芊扦介绍刊载于2021年第六期《人口与发展》的论文《中国低生育率研究进展:一个文献综述》(作者:张孝栋、张雅璐、贾国平、汤梦君、陈功、张蕾)。“七普”数据显示,我国已进入超低生育率水平行列,意味着我们正面临严峻的低生育风险及一系列挑战。作者通过梳理国内学者关于生育意愿、生育行为和低生育率相关的研究文献,观察到我国近10年来低生育率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方面:首先,研究者试图揭示我国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之间的内在逻辑,以及分析生育计划调整、女性生命周期、生育观念和性别偏好等因素对生育行为的影响;其次,从经济、社会、家庭、制度和文化规范五个方面分别诠释我国生育率下降的决定因素及动力机制;最后,研究者还关注以“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为核心的措施,探讨提高社会生育水平的效果。随着“三孩”政策的出台和包容性生育支持体系的建立,当前正是中国生育政策调整和优化的重要时期。因此,学者们需要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实践进行反思,并探讨未来我国积极应对低生育风险的研究和实践方向。

对于这篇文章,陈芊扦同学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收获,认为该文全面且系统地梳理了近10年来学者们关于生育意愿、生育行为以及低生育率的相关研究内容,方便同学们快速且全面系统地了解当前国内相关主题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贡献以及研究短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及较高的分享价值与启示意义。结合身边真实案例,陈芊扦同学就导致生育率下降的经济、社会以及家庭代际支持因素与在座师生进行分享并展开探讨。此外,在关于未来进一步“构建完整的‘三孩’政策评估体系”的展望部分,陈芊扦同学还指出,当前在人们广泛关注“二孩”及“三孩”生育问题时,“一孩”生育问题反而被忽视,这一观点在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2023年于《人口与健康》上发表的《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注重加强一孩生育支持》一文中有明确表述。在进一步分享贺丹老师关于关注一孩生育支持文章的基础上,参加读书会的老师及同学们就理想生育数、生育意愿、生育体验以及生育支持等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

2021级硕士研究生王曼丁同学也对未来生育意愿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攀枝花当地出台的鼓励生育政策的效果进行讨论,认为鼓励生育的政策在经济上的可行性较低,但能营造生育友好的氛围。

2021级博士研究生杨舒雯同学认为,该文章在指出已有研究成果对我国生育率研究发展和贡献时表示,现有研究从经济、社会、家庭、制度和文化规范等视角诠释了我国生育率下降的影响因素及动力机制,但在进行未来研究展望时则跳出了该范畴直接指出要将生物医学因素内嵌于生育率的分析之中。总的来说,文章有利于研究者全面及系统地认识我国生育问题的研究现状。

2020级博士研究生陈广坤同学认为,中央于2016年、2021年连续颁布实施“全面二孩”和“全面三孩”政策,使得影响中国人口生育行为的政策因素已然微弱,育龄人群的生育观念和生育意愿对于生育行为的影响将更具决定性作用。

2021级博士研究生刘庆昇同学认为,生育意愿的形成与改变伴随着个人的整个生命周期,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和学校教育,也会对生育意愿的形成和强化产生重要的影响。而目前相关的研究和政策视野,却相对缺乏对于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等整个生命周期的关注。

师生阅读分享活动旨在提升研究生在基础知识、方法理论、学术演讲等方面的能力,为研究生开阔学术视角、加强问题意识与学术积累提供了良好的学术场景与环境。同时,也向所选读专著或论文作者的学术贡献表示感谢。